“一对一”培养健康守门人
□本报记者 颜秋雨 通讯员 倪 丹□
去年11月底,湖南省1010名基层医务人员相继进驻14个市(州)培训基地,接受为期5个月的“一对一”个性化培养。该省计划用这种国内首创的培养模式,在3年内转岗培养3000名全科医生,到2012年,基本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有1名~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这种培训模式效果如何,记者近日前往该省的长沙、衡阳、郴州等地一探究竟。
“充电”比配硬件更重要
工作了18年的王兰是长沙市天心区金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内科医生。“在基层医院,分科不会很细,我们几乎什么病都要看。”尽管已经晋升副高职称,她仍然感到自己医疗知识不够,尤其像儿科、外科、急诊等,只在当年实习时接触过,遇到病人往往感到心有余力不足。王兰的感受在众多基层医生中很有代表性。湖南省卫生厅组织的“一对一”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在长沙市中心医院,王兰接受了全新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如饥似渴”是钟云对自己学习状态的形容。她是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名社区医生。“这些年,社区的硬件条件有了改善,同时,个人能力的提升更重要。比如,我们社区配了一台阴道镜,因为没人会用,闲置好几年了。这次培训我学会了,回去以后就能用上了。”
导师都经过精挑细选
“导师就像大学时期的班主任,不仅仅教你他所擅长的专业,还成为连接学员和其他专业老师的纽带。”耒阳市灶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黄鹏认为此次培训实行“导师制”很好。4月25日,记者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家属楼见到他时,这位做了11年基层医生的小伙子正坐在床上专心看书。
在急诊科轮岗半个月后,他到了其他科。他向带教老师汪向东表示,基层加强急诊能力太需要了,半个月时间还没学过瘾,希望在合适的时间再安排强化训练。汪向东马上为他进行了相应安排。
作为培训基地之一的衡阳市中心医院,对导师选择非常严格。自愿报名阶段,专家的踊跃程度超乎想象,首批遴选20多位导师,报名的不下60人,最后敲定了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俱佳者,绝大部分是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医院不仅保证带教经费,还把学员考核通过率与导师的绩效考核挂钩,称职的带教老师在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享有优先待遇。
重点补“短板”
“你真棒!老师为你骄傲和自豪!你要继续努力!”尽管年纪比自己的导师大了10多岁,资兴市青腰中心卫生院的谢云南给记者看这条短信时仍充满喜悦。发信息的是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带教老师谢月娥。培训期间,谢云南获得操作考试8个单项第一,拿到了800元奖金。
当过部队卫生员的谢云南在基层干了25年,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但他总感到自己的知识欠缺,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培训申请。第一轮摸底测试,他的理论考试只得了61分,操作几乎都不合格。培训纠正了他很多不规范的坏习惯,还遇到了很多基层难得一见的病例,开阔了视野。
“培训重点应放在‘补短’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黄仁彬告诉记者,该院针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特点,采取移植、嫁接、组合等手段,提出“导师制+选修式+补短板”的组合式培训方法,带教老师会为每一名学员分别制订的培训计划。
在该院,记者见到了急诊科副主任廖玉峰为宜章县岩泉中心卫生院陈昌胜制订的培训计划:陈医生性格比较内向,老师建议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多在病例讨论中发言;陈医生有过较长时间的基层临床医疗工作经验,常见的大内科临床处理尚可,但基础理论较为薄弱,老师建议他对诊疗环节每个步骤力求理解透彻。
除了在培训基地学习,该省还构建网上学习平台,95%以上的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网上培训,各个基地建立的QQ群也成为师生间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
可持续是关键
对转岗培训的可持续性,培训基地、培训对象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着不同的诉求。
学员纷纷反映“时间太短了,学不够”,他们关心的是培训结束后还有没有这样的“充电”机会。长沙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吴敏泉给学员送上“定心丸”:培训结束后,该院社会工作部将主动加入,使培训基地与学员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技术培训、双向转诊等方面的对接更顺畅。
“最欠缺的是师资。”郴州市卫生局局长王东说,他同时希望能有一笔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推进此项工作的宣传、组织、督导和奖励。
“科学考核是关键。”该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范珍贤说,该省出台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起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评价、指导老师业绩考评、培训对象考核考评和卫生行政部门绩效考核等4个层面的评估系统,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督导检查、指导老师聘任、学员考核和培训基地再认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转岗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各培训基地医院作出了很大努力。本来房子就相当紧的衡阳市中心医院从家属楼腾出5套房子解决学员的住宿问题,宿舍内统一配置新的生活用具,安装了空调、电视,为每位学员添置新工作服,阅览室增加座位并延长开放时间。学员来之前,医院还专门跑到长沙买回了价值1.8万元的医学工具书。
类似这样细心周到的安排,记者在其他几家培训基地也都能见到。
发布日期:2011-04-29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