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我们的香甜睡眠?
医生、记者、官员、企业家等几类人群
■本报记者 罗春梅
通 讯 员 邹 意
核心提示:
晚上躺在床上,从有睡意到睡着,你会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你有没有经常在凌晨早醒?你会在夜里噩梦连连或者半夜被噩梦惊醒吗?
如果你有以上这些情况发生,并且持续一个月以上,白天又精神疲倦、乏力、嗜睡,影响到了工作与生活,那么,你也许已经加入了失眠者的行列。
失眠了,你会干脆起床去看看书?还是在床上继续耗着,直到睡着?你会不会自己去买安眠药或者中成药、保健品来助眠?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其中,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有睡眠障碍的人更是占到六成以上。而中小学生则普遍睡眠不足。医生、记者、教师、官员、软件研发员、警察、企业家等都是失眠问题高发人群。
夜里,伊文经常会听到当教师的母亲说梦话的声音,言辞很激烈,似乎在跟某人争吵。有时母亲忽然惊醒,起来喝杯水,继续睡。但接下来,她似乎并没有睡着,辗转反侧。第二天,伊文看到母亲脸上大大的黑眼圈。
母亲告诉伊文,昨晚一直在做梦,醒来后就很难再睡着了。如果没睡着,第二天她就头脑昏昏沉沉,一整天不舒服。有时只是做梦没有醒来,对第二天的生活就没什么影响。
伊文咨询了心理医生,对方指出这是宣泄内心情感的需要,说梦话,其实是给白天没有说出的话找到一个出口,要彻底治好她母亲的失眠,应先控制好她的糖尿病。
今年14岁的张千千在一所中学读初三,住校。每天晚上9:30下晚自习,然后回到宿舍洗澡、洗衣服,10:30左右躺在床上跟室友聊聊天再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便要开始起床上早自习。不过,晚上睡觉前,大多数同学都要玩玩手机,实际睡觉时间远远不足8小时,不少同学上一些比较无聊的课时偷偷打瞌睡。
还有李君,在我市某媒体工作。由于近期工作压力变大,她开始辗转难眠。
……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其中,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有睡眠障碍的人更是占到六成以上。而中小学生则普遍睡眠不足。医生、记者、教师、官员、软件研发员、警察、企业家等都是失眠问题高发人群。
工作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生活琐事多……种种重压,像一座座大山,将我们压得喘不过起来。于是,我们的身体也开始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失眠、焦虑等症状不断凸显。
【衡阳人睡眠状况调查】
50%的年轻人因学习或工作任务繁重而经常熬夜
10月12日,记者联合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课题研究协会的会员们,分中老年(45~75岁)、中青年(24~45)、青少年(14~24)三个年龄段对衡阳人的睡眠状况做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半左右衡阳人认为自己的睡眠状况“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的睡眠障碍”(其中56.3%的青少年这么认为,44.4%的中青年这么认为,50%的中老年这么认为)。
在睡眠时间方面,青少年的睡眠不足让人触目惊心:92.8%的青少年勾选了“6小时以下”选项;中青年的的这个比例为13.3%;中老年人极少一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40%的中青年一天可以睡6~8小时,75%的中老年能睡到8小时以上。
而睡眠不足的原因,青少年“工作或学习任务重所致”占到了40%,还有26.8%“习惯了,早了睡不着”。 26.6% 的中青年因“工作或学习任务重”而经常熬夜,33.3%的中青年因“习惯了,早了睡不着”而经常熬夜。中老年熬夜的原因也大多是“习惯了,早了睡不着”。
如果失眠了,6.3%的中青年会自己吃小剂量安眠药,青少年和中老年少有这类现象。而选择“在床上继续耗着,直到睡着”的三个年龄段人都在一半以上,只有不到1/4的人懂“做一些有益的调整,如打坐、看会儿书什么的”来应对失眠。
【神经内科专家告诉你】
滥用安眠药,很有可能掩盖病情
是否失眠的标准在于有没有影响到第二天的生活、工作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赵岳中分析,失眠的人可能有这几种表现:入睡困难、早醒、多梦。
从有睡意到睡着,健康人一般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如果超过了,那就可能是入睡困难了。清晨五六点醒来算不算早醒?还是必须三四点就醒来才叫“早醒”?赵岳中表示,其实早醒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常,这与一个人平常的生活习惯有关,如果他一向七点左右醒来,但某段时间却五点钟就醒来了,这就属于早醒。虽然睡着了,但有些人晚上经常做梦,似乎总没睡饱。梦多了,深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并不高。
也有的人可能这几种表现都有,那就是比较严重的失眠了。不过,判断是否患上了失眠症,更要看是不是影响到了第二天的生活、工作,是不是很疲倦、老打瞌睡、打呵欠等。有的人本身睡眠时间比较短,如周恩来总理每天只睡4小时左右,但第二天精神状态良好,也不叫失眠。
喝酒助眠不可取,反而加重失眠
失眠的最常见原因为心理因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影响到睡眠质量。中国人对心理疾病比较忌讳、比较忽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赵岳中叹道。在衡阳,因焦虑、抑郁而导致失眠的情况比较多。而这些症状,往往跟精神压力大有关,性格敏感、好强的人更易患此类心理疾病。
躯体因素如轻微的疼痛、身体受伤、中风等都可能引起失眠。外伤一般随着患病部位的治愈,失眠症状也会慢慢消减,但有些颅内的疾病如脑中风、肿瘤、炎症、脑萎缩等,就会造成较长时期的失眠。内脏伤病导致的失眠现象也有,但因病情反应剧烈一些,更容易及早发现。而有些器质性疾病,很可能还没有被患者发现,但已有失眠现象。赵岳中临床观察,大约50%的中风者有失眠现象。
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失眠,如睡前喝了咖啡、酒、浓茶等。许多人误以为酒能让自己更快入睡,其实,喝酒虽能缩短入睡的潜伏期,使人加快入眠,但并不能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反而有可能使睡眠变浅,导致后半夜的失眠、多梦,不利于睡眠。这就是有的人喝酒后倒头呼呼大睡,却在第二天凌晨早醒,辗转反侧睡不着的原因。
也有些人换了睡眠环境就会影响睡眠,尤其是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血管本来就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增多,更容易失眠,因而环境的改变成了失眠的催化剂。
安眠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服用
在接诊过程中,赵岳中注意到一个现象:许多失眠的市民往往不愿意就医,就自己随便买点安眠药或者中成药、保健品服用,直到发现安眠药也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才到医院来就医。
赵岳中指出,盲目服用安眠药只能产生一些暂时的效果,要治愈失眠,必须找到病因,对症下药。
一个健康的人突然出现失眠现象,可以先排查社会环境因素,如住所附近是不是刚好有工程施工,产生了巨大噪音;检查自己的生活习惯,是不是在睡前做了剧烈运动、过度思考等。
保证睡眠环境的宽松、舒适,睡前喝一杯热牛奶等无刺激、可帮助入眠的食物,进行散步、打太极等休闲运动缓解压力、转移注意力,都有助于治疗失眠。如果在经过生活调理、饮食调理、运动调理等之后还是不能解决失眠现象,那就要对身体做一些相关检查,看看是不是存在器质性疾病了。
赵岳中说,我们所熟知的安眠药目前市面上有几十种,并不是每一种都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失眠。如焦虑症导致的失眠患者吃安眠药具有一定效果,但抑郁症导致的失眠症患者吃安眠药的话,则可能会加剧抑郁。
而一些躯体因素导致的失眠患者如果盲目吃安眠药,则可能掩盖病情。一些治疗失眠的保健品里含有褪黑素,可以改善一部分人如经常上晚班者的睡眠,但并不是对绝大多数的失眠者有效果。某些中成药有一些镇静安神作用,可能对失眠者起到一些心里安慰作用,但器质性疾病因素引发的失眠,还是必须清除病灶才能根治。
赵岳中举了个例子,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长期使用镇静剂等催眠药,有可能是药物过量而导致呼吸衰竭而亡。他分析,如果是心理疾病而引发的失眠,盲目用安眠药有可能产生一种依赖,用药量在不知不觉间越用越大,最后过量而死。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睡眠习惯出现长时间的改变(超过一个月),并且影响到白天的工作和生活,那就一定要就医了,不能自己盲目使用安眠药、中成药、保健品等。
【心理专家告诉你】
压力过大,千万不要与自己的“脑袋”作斗争
“压力过大是最普遍的导致失眠的原因。”说到导致失眠的心理因素,资深心理咨询师黄硕平感慨。
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也必须对症下药
黄硕平分析,导致失眠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三大类。
压力过大是最普遍的导致失眠的原因。工作、学习、经济等因素导致人们压力过大,容易引起辗转反侧睡不着、多梦等现象,而这种质量低的睡眠又会导致第二天昏昏乎乎,工作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不好工作而使自己的心理压力更大,于是又影响到晚上的睡眠。如此恶性循环,最后还有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等身体问题。
一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也容易导致失眠。要解决这类失眠问题,必须先治疗好心理疾病,这才是治本的方法。
大脑过度兴奋也会导致失眠。有的人喜欢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视等,睡前过于兴奋,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入睡。一些住校生喜欢躺在床上聊天,聊到晚上十一、二点,此后精神过于兴奋,没有睡意了。上网时眼睛盯着屏幕,是一种精神的高度关注,即便没有看恐怖片,也可能会影响到睡眠。黄硕平建议,晚上上网上到九点即可,然后洗个热水澡,喝一杯加糖的热牛奶,听听舒缓的音乐,看看轻松的电视再睡,有利于获得较好的睡眠质量。
睡前做一些“放松术”,有利于轻松进入睡眠
不管是哪一种心理类型的失眠,睡觉之前都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的“放松术”,加快入眠。比如,躺在床上睡觉之前,闭上眼睛,慢慢让自己的全身心放松下来,并想象到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依次得到了放松,在脑海里提示自己:“现在我的手指头放松了,我的肩膀放松了,我的腿部放松了……现在,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放松了。”
当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时,用内心去感受自己的大脑,任由自己的想象驰骋,看看它到底在想什么。当然,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现在还在胡思乱想,会影响到睡眠,导致第二天工作疲倦,就强制命令自己的大脑:“不要胡思乱想,我要睡觉。我现在一定要睡着!”黄硕平指出,这样反而适得其反,越是要求自己一定要睡着,越睡不着。她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与自己大脑里的思想作斗争,而要顺从大脑的意愿,跟随着它的想象,慢慢进入梦乡。
追根溯源,遇到压力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我会感受到这样的压力?”“别人遇到同样的情况会不会也感到压力?”通过这种压力反省,探索自己的压力来源,找到压力存在的根本原因后,更容易消除压力、减轻失眠。黄硕平指出,前面提到的放松术只是治标的方法,要达到治本,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一个查出患肝癌早期的中年男子,病灶已经切除了,但他还是担心复发,甚至都想到自己要是死了以后,一家人该怎么过,想象得十分恐怖。整日神思恍惚,睡不着觉。黄硕平知道原因后提醒他:“你被查出肝癌以前,会天天想这么多吗?那时失眠不?” “你知道肝癌早期就被发现的几率有多大吗?”“既然很小,别人一般发现了都已经是肝癌晚期,你说你多么幸运?”“做过手术了,病灶都已经切除了,那你还担心什么呢?”经过不断反省自己的压力根源,该男子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慢慢地就不失眠了。
又如在市某局工作的一个女领导,新官上任时每天晚上都要想象一下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到发生种种情况的每一个细节,生怕出篓子。这样想着想着,自然就难以入眠了。
黄硕平经过了解,得知她父亲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做事情必须尽善尽美,导致了她此后一直带着这种习惯,因压力过大、焦虑而失眠。黄硕平建议她睡觉前只需要想想“我明天做什么”,细节上的东西不要去想。因为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无法预料的,要学会顺应自然。人不能防范所有的错误。
家居环境,记得营造温馨氛围
除了以上主要防治方法,对睡觉的卧室,也可以自己营造温馨氛围,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睡眠质量。黄硕平建议,卧室可以用浅一点的颜色。中国人比较含蓄,一般墙壁都会用白色或其他浅色,不会大红大绿,这样对睡眠有一定好处。
而窗帘、被褥等,除了新婚夫妇,一般人也不会选择容易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红色。浅蓝、淡紫、淡粉、米色等浅淡的颜色可以让人感到舒适、放松,有助于睡眠。床要尽量做到舒服、温暖。
而客厅,则可以选择冷色系一点。这是因为,当你在客厅与朋友聊天、看电视的兴奋心情还没冷却,到了睡觉时间走到暖色调的卧室,马上就换了另一种状态,心情也会随之有一定的改变。当进入卧室,看到温暖、舒适的被褥,刚才的兴奋状态很快又会降低几度。温馨的环境让你潜意识里放松下来,身体也倾向于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营养学专家告诉你】
“从营养的角度讲,失眠一般与人体新陈代谢的不平衡有较大联系。”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黄石麟介绍。他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100多名著名营养学家在北京召开的一次营养学专业方面的会议就指出,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生存和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但通过日常饮食不能满足人体的全部需求,需要每天补充缺少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矿物质主要从土壤中来,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土壤中的矿物质也更难被利用。
黄石麟指出,都市人摄取的营养大多不是很均衡,他建议,可以从调整饮食结构入手,荤素结合、以素为主。如果不能把握荤菜的摄入量,可以参考荤素搭配1:7的比例,即吃1口荤菜,就要吃7口素菜来平衡。
生活中,也可以注意一些细节,减少维生素流失。如炒菜的时候,有的人比较重口味,喜欢用大火高温爆炒,其实营养流失大,黄石麟建议不等油爆热,菜就可以下锅了,这样可以减少营养流失。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很多蔬菜其实都可以生吃。经过仔细清洗后,黄瓜、韭菜、冬瓜、南瓜、苦瓜,甚至辣椒,都可以凉拌着生吃。黄石麟分享自己生吃蔬菜的经验:把菜品切碎,用生抽、耗油、大蒜等凉拌,味道还不错。
而体内所需的矿物质,则可以通过全方位的微量元素补充来得到平衡。黄石麟认为,补充矿物质时,应与大地中各种元素的分布比例大体一致。这样身体更易接受、利用。
黄石麟指出,失眠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当这个系统的营养供给足够时,一般就不会出现失眠现象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感到当自己的营养状况良好时,心里也不会烦躁。
黄石麟建议经常失眠的人可以尝试多吃深色的叶子菜,根、茎类蔬菜,它们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平时可以以坚果为零食,多吃些核桃、杏仁等。
此外,碳水化合物很重要,大米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许多中青年人因喝了酒、多吃了菜而减少对米饭的摄入,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因为碳水化合物是大脑能源的主要来源,是身体的基本需要。黄石麟建议,中青年人每天至少应摄入6两以上的米饭。
摘自《衡阳晚报》10月14日第四、五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