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病先医心。从事护理工作19年的黄彩平有一套“话疗”法,言语间帮助患者解心结……
黄彩平是湖南援疆医疗队(第三批)护理小组长,来自衡阳市中心医院,目前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工作。患者丝毫的情绪波动都瞒不住她,她也总能三言两语让患者露出笑容。
“叔叔,皱眉可不好看,有什么心事和我说说。”11月1日,正在护理查房的她发现一位老人躺在床上眉头紧锁。一番询问后得知,老人想家了。
家里几口人、孩子在哪工作……黄彩平和老人唠起家常。得知自己和老人的孩子年纪相仿,便对他说:“叔叔,您就当我是您的孩子,有啥事就叫我。”
老人露出了笑脸,仔细地盯着她防护服上的字,念道:“黄彩平,好闺女,我记住了。”
黄彩平利用“话疗”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
一次她看到,有位患者在病床上躺了许久,神情失落。“我看到她嘴唇很干,都起皮了。于是倒了一杯热水给她,向她问询新疆的旅游好去处和美食。”渐渐地,患者的情绪好转了,话也多起来。黄彩平鼓励她,病毒并不可怕,心态积极乐观、配合医生治疗、好好吃饭增强体质都是“药方”。
如今这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然而,乐观阳光的黄彩平,却把悲伤都留给了自己。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黄彩平抵达乌鲁木齐的第三天,她的丈夫在家中突发脑出血,幸亏邻居及时送医,目前在接受康复治疗。“家中现在公公帮我照顾丈夫,我的父亲和邻居帮忙照看我的两个孩子。”黄彩平忙完工作后会合家人视频通话,惦记家人的她也会默默落泪。
“上有年迈老人,下有孩子需要照抚,报名驰援抗疫时,犹豫过吗?”记者忍不住问她。黄彩平坚定地回答:“我的父亲是老党员,他对我说‘支援抗疫是给国家做贡献,你不许退缩’,丈夫也每天叮嘱我,他恢复得很好,让我心无旁骛打胜仗。”
带着家人的叮咛,黄彩平继续在岗位上工作着,把阳光乐观传递给患者们。“看着他们康复回家,和亲人团聚,我才不负期待,不辱使命。”黄彩平说。(记者刘薇 通讯员唐丽君)
相关链接:http://m.womob.cn/m/topic/detail2022.aspx?id=507982&db=wl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