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先心病贫困男孩终得治愈

图为衡阳市中心医院业务副院长黄志坚、心胸外科主任廖金文在查看罗胜强的恢复情况。
8月5日上午10点,衡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病房里,17岁的罗胜强正躺在病床上修养,身形瘦弱,皮肤黝黑得有些发亮。
窗外的太阳正如火炉般焦烤着大地,病房内凉爽舒适,孩子的父母正站在病床两旁吃着医务人员给他们送来的西瓜解暑。两口子是欣喜的,因为再过几天,孩子便可以病愈出院了。
看似温情的画面,背后却有着难以言喻的酸楚。
家境贫困,心脏病17年未确诊
很不幸,此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罗胜强,不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活跃,不能做剧烈运动,体格也强壮不起来。因为家境贫困,他一直未能到一家像样的医院接受过检查和诊断。
家里一贫如洗、身患先天性心脏病17年的罗胜强能得以免费手术治疗,得从一次义诊开始说起。
7月24日,衡阳市中心医院义诊医疗队70余名专家、教授和2013年新进员工在该院院长申锦林的带领下,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祁东县凤歧坪乡开展义诊活动,分别去往凤歧坪村、光祖村、韭菜坪村进行义诊和慰问因病贫困家庭。
罗胜强是韭菜坪村人,高中学生,暑假回家,碰巧赶上义诊。
如果说此前他的人生轨道是偏斜且黑暗的,那么,从此刻起已经走向健康与光明。
先天性心脏病,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已经算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何况对于一个家徒四壁的农村家庭,且全家祖孙三代有10多口人,老的少的,多人得病,沉重的负担让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
罗胜强就算生病也很难得去医院打针吃药,更别说到医院做检查。几岁时曾发现心脏有杂音,但不知道先天性心脏病的厉害性,家人们并没有过多在意。
衡阳市中心医院专家经听诊器发现,他的心脏确实有明显的杂音,很可能是心脏病。
院长申锦林铁了心一帮到底
此刻,申院长心里酝酿了一个想法,铁了心要一帮到底!第一,指定医院专人与罗胜强的家人保持联系,确定好时间到医院就诊;第二,如果是心脏病需要手术,医院将安排最强大的专家团队为其开展手术;第三,所有治疗费用全免并当场发放慰问金;第四,医务人员要用最好的服务来帮助罗胜强战胜疾病。
就这样,7月27日,罗胜强随着父母来到了衡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当即安排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心病的一种——室间隔缺损(VSD)并膜部瘤形成。
室间隔缺损是心室间隔各部分发育不全或相互融合不良而引起的心室间血流交通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居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约占30%。病情轻者,仅有心脏杂音,重者会劳力性心悸气急,活动受限,更有甚者,在婴幼儿期,甚至新生儿期可死于肺炎或心力衰竭。
住院,必须进行手术!如果不治愈,杂音未消除,孩子以后升学、就业时体检不过关,会成为阻拦孩子前途的一大难题;更重要的是,如果病变加重,膜部瘤体有可能在血液的冲击下破裂,从而导致心率衰竭,危及生命。
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的院长申锦林得知最新情况后,指定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黄志坚(我市资深心胸外科专家)负责组成诊治小组商讨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随即,业务副院长黄志坚召集医务部、护理部、麻醉科、手术室等部门召开专题病例讨论会,各位专家尽职尽责,一心只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7月31日上午,业务副院长黄志坚、心胸外科主任廖金文两位专家为罗胜强主刀,开展手术,手术如预料那般成功。
温暖进农家,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据记者了解,为让新进员工体验偏远乡村村民的疾苦,增强他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修养,申院长颇费苦心。这已经是医院第二次在凤岐坪乡开展专家携新进员工下乡义诊活动,
发放免费药品、询问病史、检查身体、诊断病情、宣传医疗保健常识、对困难群众进行慰问并发放慰问金……种种形式的义诊活动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
不仅如此,医院还承诺要加大对该乡在医疗支援、医务人员培训和扶贫帮困等方面的力度。
温暖进农家,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来源:《衡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