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新平提醒,脑出血死亡率高达40%左右,致残率高达70%以上,多数幸存者也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预防脑出血比治疗更重要
7月24日晚上8点,67岁的徐爷爷因情绪激动,突然倒地神志不清,4小时后家属将其送到市中心医院抢救。经检查,徐爷爷脑部出血,急需抢救,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7月25日,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新平带领医疗团队为徐爷爷做了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手术。手术后不久,徐爷爷神志逐渐清醒,目前病情稳定。
脑出血死亡率高达40%左右
“脑出血危险性很高,死亡率高达40%左右,致残率高达70%以上。” 7月27日,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胡新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胡新平告诉记者,脑出血多见于40岁至70岁的中老年人,高发人群一般是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患者往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颅内动脉畸形、毛细血管瘤、动脉炎、血液病等疾病,往往因突然用力、情绪激动而诱发。
血压突然升高、头痛呕吐可能“脑出血”
“脑出血往往有血压突然升高、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 胡新平对记者说,一般通过脑部CT,可以鉴别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做血管造影可以判断脑出血的原因。
据胡新平主任介绍,目前,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常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一般当大脑出血量小于30毫升,或小脑出血量小于10毫升时,采取常规保守治疗。反之,当大脑出血量大于30毫升,或小脑出血量大于10毫升,则需采取手术治疗。而在病人病情稳定24小时后,则可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有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术两种方法。”胡新平主任告诉记者,当小脑出血或大脑出血部位浅、距脑表面少于一公分时多采用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手术,反之位置较深的往往采用钻颅微创血肿清除手术。
高血压病人要避免使用爆发力、情绪激动
“脑出血重在预防、防重于治。” 胡新平主任告诉记者,脑出血的患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也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预防脑出血比治疗更重要。
“我们常常接诊到一些中老年病人,通宵打麻将,过度劳累又情绪激动,最后竟然脑出血昏倒在麻将桌上,实在让人惋惜。”胡新平主任强调,防止脑出血要注意控制血压,高血压病人要坚持吃降血压的药,同时要避免使用爆发力、情绪激动。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心情平静、健康饮食。可以多吃水果、蔬菜,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当补充鱼类、蛋类,防止便秘、注意天气变化、防止血管破裂。另外,当发现有脑出血的病人时,要将其侧卧以防止呕吐误吸导致窒息,并及时打120请专业人士处理。
老人突发脑出血该怎么办?
目前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脑出血已成为一较为广泛发生的急症重症,我国每年因为脑出血死亡的患者约占全部疾病死亡的20%左右,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作为中老年常见疾病,脑出血常在清醒状态和活动状态下发病,例如在体力运动、走路、打麻将或情绪激动的时候。而与脑出血不同的是,脑梗塞多数在休息时发病,经常是“晚上睡前还好好的,第二天却起不来了”。 那么老人突发脑出血该怎么办?
脑出血发病早期,病人往往神志较为清醒,但多数人会有强烈呕吐、头疼的症状表现,病情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经常听到患者家人描述:“刚把老人扶上车时,他还能说话,没想到到医院就已经昏迷,必须抬进住院部了。”
据介绍,按病人发病时的状态区别,家属可采取不同的紧急应对措施。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先稳定其情绪,不要让他着急。如果此时身边有血压表,可以先给患者测量一下血压,如果血压过高(超过220/120毫米汞柱),可以先给其口服些降压药物,以免血压不断升高,进而诱发再度出血。此时可以开车或打车到医院,不一定非要打120。
“但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家属就不要自己送了,必须尽快拨打120,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将其平躺,头朝一侧歪,以便于患者的呕吐物能尽快排出,防止患者因呕吐而窒息,或产生吸入性肺炎。”
相关链接
胡新平:湖南省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衡阳市中心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所擅长的特色项目有脑血管病的救治、微创、介入治疗、康复指导;癫痫、痴呆的诊治;各种心理障碍的诊治;各种乏力、麻木、肌萎缩的诊治;睡眠障碍的治疗。他是中国卒中学会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志愿者,近年来,积极从事脑卒中的宣讲活动,为广大市民、医务工作者义务宣讲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知识,去年以来累计免费讲课40多次。
(来源:2015年7月31日 《衡阳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