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抗战时期的衡阳市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2014年8月18日 预览:3508

    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忆仁济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前身)曾在抗战的医疗救护中为挽救伤病员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着实令人感到无尚的光荣。
    1944年6月18日,经过几次大会战之后的湖南省会长沙终于陷落,日寇铁蹄,直指衡阳。6月23日,日本调集了10多万兵力对衡阳大举进攻,衡阳守军奋起反击,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到8月8日结束,历时47天,打破了日本大本营原计划7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黄梁美梦。
    抗日战争时期,衡阳仁济医院收治了大量的伤兵员,我院现仍健在已有96岁高龄的张德夫就曾在国民党88师264团是一名军医。他随部队转战南北,医治过大量伤员。据张老回忆说“在衡阳保卫战中,回忆当时的衡阳仁济医院条件很艰苦,战事吃紧,担架员用门板做担架,老百姓用小推车帮忙从前线运送伤员,医疗药品奇缺,血液和麻药几乎没有,医生取子弹这些手术都是直接用手术刀,战士们就用嘴咬布,但很多人还是疼得忍不住大喊。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一天要做七、八十个手术,手脚被炸断,腹部被炸开的战士很多,有时通宵做手术,累得几乎虚脱”。他印象中,最幸运的是一位战士左胸被子弹直接打穿,但由于没有伤到主动脉和心脏,经过抢救后,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日军情报得知衡阳仁济医院从前线收治众多伤员消息后,恼羞成怒曾两次实施突袭轰炸,医院遭重创及邻近外侨楼房四栋全部焚毁,损失巨大。(1993年衡阳中心医院建设104套职工宿舍挖基脚时,从地下挖出一枚有日文标识没有暴炸的烈性炸弹,事后报告相关部门进行了处理。)仁济医院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不负使命。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月),为保全医院,北美长老会湘南大会医学董事会决定于第二年4月被迫逐步将仁济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前身是教会举办的医院)迁往贵州独山县避难。衡阳仁济医院院长林谷音带领30多名医务人员和药品器械,分两批乘火车到达当时黔桂铁路的终点独山县,对因故不能随队同行的职工,每人发给三个月工资。1944年7月,再次迁往黔北毕节,仍继续开展医疗救护、救济工作。
    当时迁往独山的工厂、学校、医院以及官商难民逾十万,秩序非常混乱,由于战乱,造成霍乱、伤寒等疾病流行。衡阳仁济医院医务人员在当地教会的协助下,住进独山考棚学校(后改为独山复兴一中)。校长朱启瑞让出图书室及部分学生宿舍,安排医务人员居住,腾出礼堂作医疗室,并设置了临时病床。他们利用简陋的场地与输液设备及有限的药品,医院积极响应“独山难民救济委员会”的号召,参加了战时医疗救济工作,先治伤,后治病,努力为军民服务(在贵州毕节开展有一例剖腹产,救活一对双胞胎),挽救了数百名的生命,在当地享有盛誉,曾被独山“伤兵友社”和在独山的“长沙青年会”联合赠送衡阳仁济医院一面绣有“是乃仁术”四个大字的锦旗。是年7月在日军将到达独山之前,衡阳仁济医院用馬车运载全部人员、物资日夜兼程,由独山经都匀、贵阳,一周到达黔北毕节。到达毕节后,通过教会租用了一个名叫李忠臣家新建的三层楼房。第一层作门诊,二、三层作病房和宿舍。到毕节时,正遇霍乱流行,每日门诊30余人次,十多张病床常收七八个病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同年11月,医院由七辆美国军用卡车运载全部人员和器械返衡。返回衡阳后,见院舍千疮百孔,破坏殆尽,需经整治后,才能复业。将全部人员调往湘潭惠景医院,暂时合并,半年后才返回衡阳,继续开业。

                     (张永明)


被迫迁往贵州独山医院


被炸后修复的医师宿舍


被迫迁往贵州黔北毕节


被日本鬼子炸过的护士宿舍


被日本鬼子炸过的医师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