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精湛的医术和爱心呵护小精灵

发布时间:2014年9月20日 预览:3751

                           ——来自衡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报道
 
    9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衡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看到,宽敞的门诊大厅、光亮洁净的淡黄色地板、鲜艳明亮的粉色系门窗、绿意盎然的盆栽……人性化的装修设计,如同家一般温馨。每一楼层的病房两侧都分别设置了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和示教室,医、护、患的交流十分便利。同时,还配备了洗衣机、晒衣房、烤箱等生活用具,极大地方便了住院患者及其家属。
    据了解,该科是在医院原普儿科基础上筹建而成,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保健于一体的特色儿童医学专科,是衡阳市小儿急危重症转运与救治中心,衡阳市手足口病、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救治的指定单位,也是衡阳市唯一的儿童传染病制定收治单位。每年完成住院人数48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8以上。特别是为重新生儿诊治,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呼衰,败血症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儿童医学中心建筑面积6600平米,编制床位220张。其中PICU、NICU,均为市内唯一一家层流病房。设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普儿科、儿童重症监护室、儿童传染病科、儿童康复中心、儿科门急诊。现有医护人员85人,其中医生33人,护士52人,主任医生2人,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10人,有近30人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著名医院进修,大部分骨干医务人员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可谓人才聚集,精英荟萃。为了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儿童医学中心配有吊塔式生命岛30个单元,配备有进口呼吸机8台,无创呼吸机14台,多功能监护仪55台,婴儿培养箱50台等设施,共价值1000余万元。
 
医生接诊病人时要多动脑筋
 
    “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世界”。这是衡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祝平照常说的一句话。今年49岁的祝平照是衡阳儿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南华大学兼职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衡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组专家等头衔。从医2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丰富各项临床经验。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论文10余篇,主持市级课题两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填补我市危重儿童救治领域中许多空白。
    2011年10月,该院收治一位衡枣高速公路上的弃婴,已奄奄一息,患有败血症、脑膜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祝平照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为这个患儿制订了一套全面的诊治方案,经过近半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使他转危为安。后经各方努力,成功找到其母亲。祝平照说:“再严重的病也得治!只要患儿还有一口气,我们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今年8月,一个家住耒阳、今年5岁的留守儿童在这里治好了纠缠她4年的怪病。
    据了解,小孩从1岁开始,会阴部总是会发出一种异味,因为长时间和祖父母住在一起,老人也没有过多的重视。随着小孩长大,情况越来越严重,老人便四处求医,跑遍了耒阳的医院,病情都没有得到控制。最后,经衡阳的熟人介绍找到祝平照。祝平照说,小女孩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种异味,经过她身边的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入院后,祝平照安排小女孩做了全身检查,没有发现异样。经过多种考虑后,他又请来该院妇产科主任文静会诊。文静看了病例也很纳闷,衡量再三,提议行宫腔镜下阴道探查术,发现了阴道内有一个小花生壳!经过半个月的系统治疗,小女孩病情好转,家属对祝平照感激不尽。小女孩躲在老人的后面,怯怯的说了句“谢谢医生”。祝平照说,医生在日常诊断病情时,不能总按照常规,碰见疑难杂症,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家住祁东的李然,因患手足口病,持续高烧不退入院。入院第二天病情加重,出现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脑水肿、重症病毒性脑炎等多种并发症。当时已到手足口病四期,情况非常危机。祝平照立即组织人员上报,成立抢救小组,展开全方位抢救。抢救室的医务人员迅速插管、上呼吸机、呼吸循环支持,48小时肺出血控制,72小时完全控制。1个礼拜后,2岁的李然顺利渡过了手足口病一道道难关,病情渐渐稳定。李然的父母含着泪,向祝平照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他对儿子的救命之恩。
 
NICU——呵护新生命的“摇篮”
 
    2008年,祝平照引进外资创建了“香港儿童医健基金会——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衡阳)”,并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全程技术指导单位,目前是衡阳市乃至湘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领先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之一,现代化专业新生儿救治中心及早产儿管理中心。该项目筹建以来,带动了整个儿科的发展,明显降低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衡阳市儿童的健康,特别是我市儿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衡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雷明告诉记者,早产儿是指妊娠不足37周的新生儿。据悉,我国每年有近200万新生早产儿,部分孩子出现脑瘫、智力低下等缺陷。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记者跟随雷明走进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一个个新生儿都躺在“鸟巢”式的卧具上,安心地睡觉。这是模仿妈妈子宫的形状做出来的,这样能使新生儿感到安全、温暖。新生儿的身上插着多条管道,有的是供呼吸的,有的是用来喂食的,有的是中心静脉及脐静脉置管,他们身旁还有各式各样先进的监测仪器,再加上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线等舒适的环境,婴儿在这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呵护”。雷明说,放在这里的都是患重症的新生儿,做完治疗或吃完奶后,还会为宝宝们播放音乐。柔和的音乐对他们的神经系统、身体发育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曲安静、温暖的«安睡吧,小宝贝»悠悠地飘出来。
    2013年9月,常宁市医院转来一个刚出生15天的男婴,患儿皮肤黄染明显、嗜睡、吃奶减少,肢体抽搐。入院后检查,胆红素指标达到了惊人的1000mmol/L(正常不超过200mmol/L)。确诊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并胆红素脑病。如果病情继续加重,很可能会留下听力、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甚至脑瘫等严重的后遗症。中心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先后两次行全自动同步换血术。术后,胆红素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脑损伤,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2014年5月,衡阳县医院送来一个孕33+早产的患儿,出生时情况较好,家人也没有重视。出生6天后,患儿出现腹胀、肚皮发亮、呕吐咖啡色物质。结合病史,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中心给予抗生素营养支持治疗,长时间胃肠减压。当腹部情况缓解后,建立胃肠道营养。半个月后,患儿痊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以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病理上出现透明膜,故又称肺透明膜病。而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技术主要是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部感染、严重胎粪吸入、急性肺损伤、肺出血等病症。
    2014年7月,祁东一平产患儿,出生后4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通过120立即转入衡阳市中心医院。照片结果为:大面积肺透亮度下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儿童医学中心的医务人员立即给予呼吸机有创辅助治疗和一些相关治疗。在医务人员精心的救治下,患儿在出生后第5天终于脱离了呼吸机,10天后痊愈出院。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精灵,他们的欢声笑语是最美的天籁之音。可是,有些小精灵却不那么幸运,“折翅”的病痛让他们受到了伤害。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先进的设备、悉心的关怀,守护这群小精灵,让他们远离病痛,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衡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