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命悬一线,老父心急如焚,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珍发施奇术,成功将胆石症患者吴翀飞从死亡线上拉回——
良医施奇术,三个小孔治愈胆石症患者
“谢谢你们救了我儿子,要不是你们及时的抢救和精心的照顾,我真不知道儿子会怎么样呢!” 5月13日,在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上演了感人的一幕,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他的儿子将一封感谢信和一幅锦旗送到肝胆外科主任李珍发等医务人员手中,并连说谢谢!
“你们把我儿子从死亡线拉回”
“你们把我儿子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回来而获重生,我无法用千言万语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我诚心的祝愿医护工作者们好人一生平安……” 记者在老爷爷送来的锦旗上看到,上面写着“良医施奇术,生命再造恩”几个大字,而红色感谢信上也密密麻麻写满了感谢的话, 让人读来很受感动。
老爷爷告诉记者,他叫吴水,今年70多岁,儿子名叫吴翀飞,今年45岁。4月14日,儿子吴翀飞突然感觉右上腹很痛,呕吐,由于吴翀飞以前有胃病,以为是胃病发作,所以也没有怎么在意,只是随便吃了点药。可是,过了几天吴翀飞右腹部痛得更厉害了,就像刀割一样地痛,意识到情况严重,吴水便将儿子送到了当地医院治疗,检查、住院、打针、吃药,足足治疗了7天左右,可是总不见好。4月24日,吴水将儿子吴翀飞送到衡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治疗, 4月29日做了手术,手术后儿子吴翀飞恢复得很好,腹部不痛了,精神渐渐好转。
“我现在感觉很好,腹部一点都不痛了。”在采访时,吴翀飞神采奕奕,精神状态很好,他告诉记者,被送到衡阳市中心医院治疗后,病情就得到控制,做完手术后,腹部不痛了,也不想吐了,感觉病都好了。“手术一点都不痛,恢复也很好,你看没有留下长长的疤痕,就只有这三个小小的孔。而且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吴翀飞激动地掀开衣服,指着腹部告诉记者。
微创手术取尽胆管500颗结石
“经检查,吴翀飞得的是胆囊结石、胆总管下段结石、梗塞性黄疸。” 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珍发告诉记者,一般治疗这种疾病可以采取三种手术方式,一种是直接开刀,剖腹切除胆囊,取出胆管结石,但是这种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第二种是EST手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但这种手术容易导致胆道逆行感染;第三种是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取石术,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最终李珍发医生选择第三种手术。在患者身上打三个小孔,利用微创技术将胆囊切除,并利用碎石电极击碎卡在患者胆总管末端约1cm大的结石。“这位患者胆囊里有十多颗结石,胆总管里的结石也卡得很紧,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可能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李珍发对记者说,患者做完手术后,病情马上好转,恢复的也很快,没有出现什么并发症,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据李珍发介绍,目前,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的腹腔镜、胆道镜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胆石症的手术治疗。在李珍发的印象中,他曾经为一位46岁的阳先生做过胆道镜手术,将阳先生肝内胆管约500颗结石全部取尽,术后阳先生恢复的很好。目前,市中心医院每年收治1000位胆石症患者,其中900位以上需要做手术,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达到80%以上。每年在这里有约800人通过微创手术成功治愈了胆石症。
吃的太油腻,小心“胆结石”
“我们医院每年都会接受很多像吴翀飞这种胆石症患者。”李珍发告诉记者,据统计,目前全国胆石症的发病率为10%左右,在南方地区又相对较高,这可能是饮食、环境等各种因素造成的。
李珍发表示我们平时要保持均衡的饮食,不能吃的太油腻,也要注意饮食卫生。脂肪主要是通过胆汁来分解,如果吃的太油腻,肝脏负担加重,长时间累计下来就有可能形成胆固醇样结石。如果不注意饮食生活卫生,吃的东西里面就有可能含有蛔虫卵,继而在肠道生长、繁殖,蛔虫钻到胆道,虫卵或死亡虫体在胆道就可能形成结石。一些胆囊里的结石掉进胆管里,也可能形成胆管结石。
说到胆石症的表现,李珍发告诉记者,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均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很容易与胃病混淆,如果上腹部疼痛伴有胃寒、发热、眼睛皮肤发黄,就有可能是胆管结石。肝炎也可能会造成眼睛皮肤发黄,但是一般不会很疼,只是会全身乏力,出现低热。
李珍发对记者说,胆石症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胆道、胆囊感染,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梗阻,造成肝损害,也有可能引起胰腺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2015年5月25日《衡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