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颅内穿刺微创清除“脑出血”

发布时间:2015年9月23日 预览:3513

脑出血死亡率高达40%-60%,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创新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成功治疗患者4000余人——

颅内穿刺微创清除“脑出血”

胡新平主任(中)带领医疗人员在看望彭爷爷

    “我婆婆已经醒过来了,现在能够说话,手脚也能活动了。”9月10日,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病房里,一位阿姨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婆婆姓文,今年已经71岁了, 8月10日晚上,婆婆在洗澡后,突然感觉头痛,呕吐,手脚不能活动,紧接着就昏迷了。家人急忙将她送到了市中心医院抢救。经检查,文奶奶为突发脑出血,生命危在旦夕。

  当天晚上,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胡新平带领医疗团队为文奶奶做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 术后,文奶奶颅内血肿得到清除,脱离生命危险。不久后,文奶奶开始清醒过来,现在恢复得不错。

  脑出血死亡率高达40%-60%

  “脑出血危险性很高,死亡率高达40%-60%,致残率高达70%以上。”胡新平主任对记者说,脑出血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世界范围的多发病、常见病。该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谈到脑出血的症状,胡新平主任对记者说, 脑出血往往有血压突然升高、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一般通过照脑部CT,可以鉴别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做血管造影还可以判断出血原因。

  “目前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有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和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术两种方法,其中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清除血肿安全、可靠、无盲区、无附加损伤,效果显著。”胡新平主任告诉记者。

  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有优越性

  胡新平主任告诉记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钻颅进入血肿,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并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固态血肿降解液化成悬液,经针腔排出颅外,代替开颅手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可以适用于颅内出血部位距离脑表面1公分以上,出血量大于30ml以上的脑出血病人,对年龄在65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有独特优越性。

  0.3cm小孔微创清除颅内血肿

  据胡新平主任介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在治疗上突破了对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的限制,是目前治疗颅内血肿特别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理想方法,被列入了《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推广。

  “相对于开颅手术,微创穿刺手术创伤小,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开一个0.3cm的小孔。”胡新平说,该手术采用针钻一体,可以建立双通道,对颅内压影响较小,不容易再出血,手术感染率低。

  “据统计,脑出血不手术治疗死亡率达到60%-67%,而微创治疗将死亡率降到23%。”胡新平主任对记者说,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极大地提高了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死亡率,减轻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微创技术治疗患者4000余人

  8月9日上午,73岁的彭爷爷突然感觉右肢无力,说话含糊。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抢救。经检查,彭爷爷脑出血,如不及时救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当天上午,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疗团队为彭爷爷做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手术后,彭爷爷颅内血肿消失。9月10日,记者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里看见,彭爷爷意识完全清醒,能说话,下肢也能活动了。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适用年龄范围广,我们曾经还给96岁的老人做过手术。”胡新平主任对记者说,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恢复也快,一般住院6-7天就可以拆管,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病人医疗费用。

  据了解,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技术娴熟,该院自2010年引入该技术以来,已经利用该技术成功治疗患者4000余人。

  中心医院微创穿刺术有独到之处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疗人员不断总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经验,加强技术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经验,发表相关论文4篇,科研课题1个,对于小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更有了独到的心得、体会。胡新平主任曾在国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小脑出血的微创治疗临床研究》。

  胡新平主任还在全国脑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的组织推行下,应邀在全国推广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并获得了全国推广进步奖二等奖2次。他曾经多次带领医疗人员前往耒阳、常宁、衡东等县区进行技术推广与应用。

  “我们下一步将尝试把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用于脑脓肿的诊治,脑组织的活检,颅内压监测等。”胡新平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还在着力于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创新。

(来源:2015年9月22日 《衡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