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会科普的医生都是好医生

发布时间:2017年2月13日 预览:2351

  本报联合市中心医院开展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深受读者欢迎,不少读者反映,传播健康知识,引导市民树立健康理念,需要医生们的积极参与

                                                        会科普的医生都是好医生
  
  “现在微信、微博传播的健康科普知识有百分之七八十都存在不靠谱的信息,真真假假地混杂在一起。”近日,读者杨先生致电本报健康热线时说,他对本报联合市中心医院开展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表示赞赏,他说医学科普是关系全民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推动医学科普工作,传播健康知识,引导大众树立健康理念,提高科学防病意识和能力,需要医生们的积极参与。

  杨先生以本报刊登的《心血管病人过冬不要怕,我们帮你想办法》科普文章为例,心脑血管病应该如何预防?天气寒冷,如何警防高血压来袭?市中心医院的专家以漫画的形象出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进行讲解,大受读者赞赏,原本枯燥、严肃甚至有点晦涩的医学知识,经过医生们的妙手加工,变得有趣起来。

  杨先生以微信上传播的一个信息为例——《你知道吃黑木耳的好处吗》,该文说心血管病患者吃黑木耳可以不吃阿司匹林。可实际上,在专业的心血管病网站上专门建议心血管病患者要坚持吃阿司匹林,特别是50岁以上的或者有心血管病的患者。

  不少读者反映,我们生活在一个养生保健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尽管很多医学领域的专家已经开始投身科普宣传工作,但是老百姓仍要面对冠以专家称号的各种养生“大师”,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伪存真。据介绍,去年年初,新浪微博某个粉丝过百万的账号传播了一条《鱼刺卡喉的救治窍门》。该消息一经发布,获得数千粉丝转发。然而,专业医生却发现这条偏方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如果照此做会“害死人”。可惜的是,专业医生的辟谣微博转发量最高仅有几百条。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说明民众的医学知识仍十分匮乏,科普宣传工作任重道远。

  读者陈先生说,做医生,不仅仅是看病,还要体现一种社会责任感。有很多时候,如果你光解决病人的病痛是不够的,你需要交心,甚至从多个方面帮助他们,才能消除病痛。他说,写科普,标题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新意,要新颖,醒目,和新闻一样的,要让大众读者能很快注意到和记住,陈先生列举了他读过的科普文章如:《警惕冻疮背后的秘密》、《昆虫也好色,咬你没商量》、《当心梅毒脚下起》、《小小指甲,人类健康的预报台》等。

  陈先生说,无论你写的疾病知识多重要,对大家有多大帮助,首先必须要用一种大众看得懂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写出来,不然就是白费。所以建议专家在写科普文章时,一定要忘记你在专业领域中取得的那些非凡成就,否则很可能写出来的文章被大众视为“天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医学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应把医学科学技术、防病治病的方法、医学保健的措施让人民群众掌握,用在自我保健上,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医务工作者对医学科普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花大力气去宣传医学科学技术知识,引导群众真正了解到先进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

(来源:2017年2月13日 《衡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