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阳晚报》2018年05月07日
演讲者:衡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陈慧芬
英雄,是时代的风向标,反映时代的价值取向、道德取向、人心所向。战争年代,杨靖宇、刘胡兰、赵一曼是英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雷锋、李四光、王进喜是英雄;科技创新年代,“中国天眼”设计者南仁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C919大飞机上天、蛟龙号潜水、国产航母下水,这些千千万万设计建设者是英雄。
而我心中的英雄是衡阳市中心医院医务科科长柏太柱,他在2017年12月“中国好医生”公众投票环节以1700多万票排名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环节。今天,我就以《“三好医生”柏太柱》为题,讲一讲他的感人故事。
一身白大褂,一副听诊器,谦和的笑容,耐心的解释……作为医生,他是集医术、医德、医技为一身的好医生;作为医务科科长,他是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冲到最前线,身先士卒把服务工作做到最极致的好领导;作为上级医院专家,他是基层医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朋友。从医28年,柏太柱以对医学事业深深的热爱和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成就“三好医生。”
在柏太柱诊治过的众多患者中,79岁的阳奶奶是“特殊”的一位。老人退休前是一名内科医师,早年离异,唯一的养女与自己并不亲近,患冠心病、早搏等疾病40多年,就医无数,唯独和柏太柱建立起了母子般深厚的情感。
2013年的一天,阳奶奶拿着心电图来医院,刚好碰到柏太柱难得的门诊闲暇,于是赶紧把图纸递了过来。没有半点不耐烦,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病人,柏太柱始终亲切温和。柏太柱坚持认为老人的病是体质虚弱,只要结合中西医的治疗,调养好身体就可以了,没必要手术。必要的手术,再复杂也要做,没必要的,再简单也不做,是柏太柱一直以来奉行的行医准则。在他的精心调理下,阳奶奶每分钟低于50次的心跳稳定在60次左右,早搏、心肌缺血的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
有一次,阳奶奶因肺炎被120紧急送往医院。因为来得匆忙,身上没有一分钱,柏太柱二话不说做了担保。还有一次,阳奶奶不小心把腿烫伤了,一个人在家休养,柏太柱从医院买了药、做了饭菜送过去,并亲自为阳奶奶换药。4年多时间,老人已经将他当成这个世上最相信的人,认他做干儿子。因为柏太柱平时太忙,难得见面,老人就在每周三柏太柱坐专家门诊时,默默地坐在诊室里看着他,帮忙做一些解释工作,俨然诊室里的“实习生”。近年,老人坚持要找律师立遗嘱,将自己40多万元的财产留给柏太柱,每一次,柏太柱都坚辞不受。
梅花香自苦寒来。柏太柱过硬的医疗技术,是经过多年勤学苦练积累而来的。他潜心钻研心血管介入技术,经常背着70多斤的铅衣在介入手术台边,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的宝贵生命。
柏太柱始终认为,带动医院学科发展,是医务科科长最重要的职责。他想方设法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带领心内科医务人员新开展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手术150多例;完成高难度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50多例;带领科室新开展血管内超声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提升了冠脉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技术水平,心血管内科的诊疗技术始终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介入手术量每年超过2000台。
万紫千红总是春。柏太柱非常注重与基层医生交朋友,近五年,他跑遍了全市所有县级人民医院及100多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会诊、义诊、教学查房、授课150多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柏太柱的微信群有许多基层医生朋友,医疗技术问题都在微信上直接询问,他总能抽时间详细解答,基层同仁都喜欢与他做朋友。
柏太柱同志对工作满腔热情,对病人热心服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多次被评为医院“技术能手”与“优秀管理者”。2012年7月,获得“衡阳市创先争优模范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中国好医生”柏太柱的故事不但很多,而且每天都在真实地上演,每天都在感动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