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阳晚报》2018年05月08日
演讲者:衡阳市中心医院华新分院ICU 许媛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也许有人会问:当今社会有这样的人吗?有,今天我要讲述的这个人,她在同事眼中,严肃认真,爱岗敬业;在患者心里,她是为生命续航的“舵手”,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辛,哪里就有她。她,就是我院华新分院ICU、急诊科护士长罗宁。
在跟患者打交道的时候,罗宁把信任与真情看得比金钱重要。去年7月份,罗宁收到一条“迟来的微信”:“你好,我是5月20日在衡阳出差喝酒时休克了的病人,感谢你们对我的救治。”一声“谢谢”,一句祝福,这条看似平常的微信背后却有一个医患间温情的故事。
去年5月20日,广东的龙先生在衡阳出差。当天晚上,因不胜酒力,醉卧酒店不省人事,被送到我院华新分院急诊科。当时的龙先生已陷入昏迷,身上除了一部手机外别无他物。在龙先生没有缴纳分文医疗费用的情况下,罗宁带领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抢救:静脉留置针开路、输液、心电监护、抽血送检……第二天清晨,龙先生渐渐苏醒,罗宁才得知龙先生在酒店把钱包弄丢了。龙先生一边为前一天晚上的窘境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一边提出向医务人员“借点钱”,“我可以用手机发微信红包给你”。罗宁二话没说便爽快地答应借给他500元钱。龙先生出院回到广东后,立即兑现承诺,通过微信转账将500元钱还给了罗宁并补缴了医药费。于是便有了开头的“迟来的祝福”。
罗宁收红包的事在网上“曝光”后,网友们纷纷留言:“社会需要这样的信任和真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医患关系要成为常态”。
在日常工作中,罗宁把病人看得比家人还要亲。今年3月28日下午,在市中心医院华新分院ICU,一场与死神相搏的抢救在紧张进行着,一名69岁的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低烧不退,下午病情突然加重,呼吸衰竭。医护人员立刻展开抢救,罗宁带领科室的护理小组忙前忙后。然而,就在此时,科室的电话铃声响起,罗宁顾不上接听,并把手机调成振动,但电话不停地在口袋里振动,罗宁顾不上多想,一直配合医生忙碌着抢救患者。一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的心率、血压逐渐平稳下来,这时所有在抢救现场的医护人员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罗宁这才想起母亲打过电话到科室,她跑到病区走廊,忐忑不安地打开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母亲在电话的另一边哭着说道:“咱们家,就你一个搞医的,你爸爸在医院急救怎么就指不上你啊?”“我爸现在怎样了?”罗宁泣不成声地问道,丈夫接过母亲的电话说:“爸高烧不退,大夫说是肺部感染,心脏也出现问题,刚脱离危险,现在还在观察中,可你呢……”面对家人的责问,罗宁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恶疾莫测人可测,丹青难写是精神。无论多苦多累,罗宁总是用心点亮盏盏心灯,照亮生命的征程,在人们心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
在与同事相处时,罗宁把团队看得比家庭还重要。ICU要求每位护士都要拥有高超的专业技术、高度的洞察能力、高明的思维能力和高尚的仁爱精神。在ICU这个“战场”上,罗宁率领着一个高效的“兵团”,顽强地阻击各路病魔和死神,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弘扬新时代的南丁格尔精神。
在一次与罗宁的闲聊中,她对我说:“选择了护理事业,就是选择了奉献。人生如果能够重来,我还会如此选择!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既要有一种坦然面对生死的心态,又要有一种不放弃的执着精神。”
27年如一日,罗宁就是这样用青春和热血坚守护理职责,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她,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