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我身边的英雄廖金文

发布时间:2018年5月31日 预览:2383

来源:《衡阳晚报》2018年5月25日

演讲者:衡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  宋银峰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故事,英雄的故事,生命的故事,光与火的故事。

  生命之光的英雄故事,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

  120救护车的呼叫声划破了夜的寂静,担架车护送一位48岁的男性患者由急诊科转入心胸外科,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抢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查血生化、心电图、心脏彩超、主动脉CTA等。时针指向凌晨三点,胸外科主任廖金文拿着CT片,眉头紧锁,CTA提示:主动脉夹层I型。这个结果令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心头一紧,因为主动脉夹层的致死率特别高——主动脉内膜撕裂、剥离、扩展形成真假两腔,而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大,一旦破裂,如同江河决堤,病人将在几分钟内死亡。

  时间就是生命,廖主任立即部署手术前准备工作,备血、血小板、凝血因子。在等血的过程中,他抽空测了一下体温,38.9℃,廖主任差点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发烧三天的病人。连日来的高烧已让他体力透支。他赶紧吃了点药,抓紧时间休息了片刻,积蓄精力来准备这场“硬仗”。

  早上八点,病房里又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带队查房,事无巨细,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仔细讨论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血库打来电话,抢救用血已准备到位。病人立即被送入手术室。

  器械传递、穿针引线、缝合结扎、切割吻合、转流循环、麻醉监护,一切都如既往手术一样,行云流水、舒畅自然。金属器械的碰触声,就像进行曲的鼓点节奏,鼓舞着他的团队坚持下去。而这一坚持,就是10个小时。

  生命时间的流逝,像光。而廖主任觉得,自己的手术刀和缝合针,必须要像光一样快才行。

  时针指向晚上23点。廖主任与同事们相视一笑,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这个病人从“鬼门关”拉回来了。这一关闯过来,再苦再累也值得。

  下手术台后,廖主任发现手术服已经完全被汗水浸湿,感觉腿已经不是自己的腿了。护士长临时准备好的白米粥吃到嘴里是淡然无味的。

  术后6小时,病人就已经完全清醒,这在以往一般要24小时,这也是我们廖主任采用了目前最前沿的“浅低温停循环”技术的成果。

  能与生命、时间的速度比肩的,那就是光,生命之光!掌握生命之光的人,当然是英雄!

  第二个就是火的故事,讲的是生命之火。

  一台双瓣膜置换术顺利完成,患者被送入ICU,此时,廖金文主任并未露出成功的喜悦。因为他知道,手术成功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术前反复讨论、评估,该患者有明确手术指征:重症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长期顽固性心衰,经反复内科治疗无效,手术是解决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唯一途径;但同时合并老年性肺气肿,肾功能不全,评估手术风险极高。

  当晚,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术后低心排,能在重症监护室见到的各种危重并发症,一个个在这位可怜的老人家身上上演,高强度的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CRRT等各种治疗项目足足填满了分别20多页医嘱单、护理单……

  疾病,对苦难中的患者是一种煎熬,对于我们医生而言,又何尝不是?

  在一个凌晨的两点,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惊讶地看着廖主任,问道:“廖主任,您怎么这个点都赶过来了?”他哪是赶过来的?他都已经10多天没有回家了!整整14个日日夜夜,廖主任吃在医院,睡在ICU。每一次病情变化,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患者病情反复恶化,面对患者家属质疑、愤怒的情绪,诋毁、威胁的言语……各种不可言喻的压力,廖主任只是默默地承受,随后,又将它们化作动力,继续坚守在患者身旁。

  我知道,这种时刻,度日如年。

  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终于在不断波折中逐渐改善。两周后,那一丝微弱的生命火苗渐渐生长,壮大,终于,患者醒了!刚睁开的眼睛里,生存的渴望,像火一样热烈!

  患者在病痛折磨中获得了新生,廖主任又何尝不是像饱受煎熬的英雄那样,在故事的结尾浴火重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