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衡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图书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爱健康 从足开始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30日 08:56:47 预览:18734

2016年3月,在第一届“中国足健康高峰论坛”上,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唐康来教授提出将每年5月29日定为全国爱足日,取自中文“我爱脚”的谐音。2017年,在世界足踝联盟的推动下,开始将中国“5.29全国爱足日”推广成为“5.29全球爱足日”,活动主题为“One Word,Two Feet”(足行天下),旨在大幅提升全球足健康水平。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一天平均要走8000步甚至过万步,一生的行走距离平均可绕地球4周,步行时,足部承重是体重的1.5倍,跑步时是体重的3-4倍。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这种高强度负重导致全身大约20%骨骼肌肉问题发生在足部,然而足部健康问题缓慢、隐秘,被大部分人所忽视,使得足病初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愈发严重,甚至影响脊柱和髋、膝关节,导致后期治疗耗费高且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以下几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容易忽视的足踝问题 :

1.崴脚---医学称之为“踝关节韧带损伤”,是生活或运动中常见损伤,而对于没有骨折的人群,一般重视不够,没有予以正确的固定、功能锻炼,多数人都是等急性期肿胀、疼痛消退后就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了,有的甚至开始剧烈活动,结果导致“崴脚”反复发生。严重者出现踝关节的疼痛,关节的活动范围下降,关节的不稳定,甚至导致踝关节骨折。 崴脚了之后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严格的患肢制动,避免踝关节和脚的负重运动。可用弹力绷带简单固定并抬高患肢,48小时之内用冰袋冷敷,48小时后热疗。其次应该马上到医院拍摄踝关节和足正斜位X线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骨折。

2.“跟痛症”---主要是无菌性炎症引起,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或喜欢运动、行走的年轻人。表现为清晨醒后位于脚底后跟内侧的疼痛,多位钝痛,下床刚行走时最痛。活动后可以缓解,但是随走路增加而再发,有的患者在下午加重。在预防上,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要穿舒服的鞋,选择弹性好、较软、不硌脚、对足底起保护作用的鞋。治疗上,首先考虑用非甾体类的消炎药,通过药物治疗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3.“拇外翻”---又叫大脚骨,有的学者认为是于人类直立行走、穿高跟鞋有关的疾病。表现为大脚趾的内侧突出、有时受鞋子摩擦而红、肿、痛;大脚趾向外侧偏斜,严重的第二趾“骑跨”在大脚趾上。这类患者有时不仅疼痛在大脚趾,还可以伴发其他足部畸形,例如扁平足、锤状趾等。“拇外翻”的早期治疗即保守治疗,采用鞋子适应脚的方式,通过更换宽松舒适支撑力好的鞋子来减少对骨突的摩擦,或者佩戴矫形支具。如果上述方法无法缓解或者大脚趾挤压二、三脚趾导致二、三脚趾的变形、脱位或者骑跨等畸形时,则需要考虑矫形手术。

1.jpg

衡阳市中心医院手足踝外科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以上足部问题不可忽视,脚的保养至关重要,让我们从今天起起关爱健康,从足开始。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