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昨日举行“精英汇沈城”大型人才招聘会。 
    应聘者: 
    对口工作真难找 
    专家: 
    不妨先就业后择业 
    简历: 
    华丽包装不重要   
    提醒:简历要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得细致一些,如曾荣获的奖励、发表过的论文、参与过的社会实践等,同时要把时间等信息写明。 
    毕业生找工作对口越来越
    “找工作难,想找对口的工作更难! ”在沈阳市昨日进行的“精英汇沈城”大型人才招聘会上,很多高校毕业生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应聘者:对口工作真难找专家:不妨先就业后择业 
    来现场应聘的大多是应、往届高校毕业生,记者随机对20名应聘者做了调查,其中11人表示找工作最看重的是用人单位的实力和个人的发展前景,6人看重用人单位所在城市,只有3人表示要看待遇如何。此外,他们都希望能够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同时他们都表示现在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难。 
    辽宁师范大学的姜雪说,她最看重个人发展,既然学了师范专业,就希望能找到教师的职位,其他的都无所谓。已经毕业近两年的胡丹告诉记者,她本科学的是国际经贸,两年来换了两家公司,“在学校学得挺多,可毕业能去的都是小经贸公司,上哪找‘国际’呀! ”一位学经济管理的男生也说,“我们不像学理工科的好找,想专业对口不容易,学的经济管理,可是刚毕业你管理谁去呀! ”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的职业指导专家建议广大高校毕业生应该认清形势,保持自信,同时也要降低期望,先就业后择业,努力积攒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 
    简历:华丽包装不重要 
    真实经历才受宠 
    一些毕业生为了增加成功的砝码,将求职简历做得十分精美。记者在沈阳药科大学附近的一家打印社了解到,一份简历的成本最高的几十元,最少的只需要几毛钱。但是用人单位筛选简历时都不会把外观作为一个参考标准,“有的又彩喷又塑封,整得跟杂志似的,其实我们完全不会看这个,就是剥开皮看瓤。 ”某著名食品企业工作人员说。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许多用人单位都准备好了应聘登记表,应聘者直接将个人情况填到表上,都不用自己准备简历。在这些登记表上,除了简单的个人基本信息之外,几乎所有的位置都是留给个人经历、社会实践等。 
    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黄副院长表示,他们最近看重的就是应聘者的经验、经历,“看他发表过什么学术论文,参与过什么课题等”,黄副院长说,现在有不少简历作假,编一些经历出来,“这种我们上网一查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说着,他随手翻开一本简历,“像这种只写了论文题目,没说什么时间、在哪发表的,我们基本就认为是假的。这样的我们就完全不考虑了,因为品质也是我们考察的一部分。 ”广东发展银行沈阳分行的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他们很看重应聘者的个人素质,“我们银行业最需要讲诚信。 ” 
    本报提醒:请认真对待简历 
    本报在此提醒广大求职者,写简历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得细致一些,如曾荣获的奖励、发表过的论文、参与过的社会实践等,同时要把时间等信息写明,如果只写奖项名字和论文题目,即便是真实经历,也容易被认作是造假。没有的经历不要随意编造,一旦被发现造假,不仅不会被录用,还会被认为品质有问题。在简历的制作上做到简洁大方即可,没有必要追求“精装”。 
    记者 杨静 
毕业生找工作对口越来越难  发布日期:11月28  浏览:7人/次 
 
 | 
 | 
| 
    
    沈阳市昨日举行“精英汇沈城”大型人才招聘会。  
    应聘者:  
    对口工作真难找  
    专家:  
    不妨先就业后择业  
    简历:  
    华丽包装不重要    
    提醒:简历要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得细致一些,如曾荣获的奖励、发表过的论文、参与过的社会实践等,同时要把时间等信息写明。  
    毕业生找工作对口越来越 
    “找工作难,想找对口的工作更难! ”在沈阳市昨日进行的“精英汇沈城”大型人才招聘会上,很多高校毕业生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应聘者:对口工作真难找专家:不妨先就业后择业  
    来现场应聘的大多是应、往届高校毕业生,记者随机对20名应聘者做了调查,其中11人表示找工作最看重的是用人单位的实力和个人的发展前景,6人看重用人单位所在城市,只有3人表示要看待遇如何。此外,他们都希望能够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同时他们都表示现在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难。  
    辽宁师范大学的姜雪说,她最看重个人发展,既然学了师范专业,就希望能找到教师的职位,其他的都无所谓。已经毕业近两年的胡丹告诉记者,她本科学的是国际经贸,两年来换了两家公司,“在学校学得挺多,可毕业能去的都是小经贸公司,上哪找‘国际’呀! ”一位学经济管理的男生也说,“我们不像学理工科的好找,想专业对口不容易,学的经济管理,可是刚毕业你管理谁去呀! ”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的职业指导专家建议广大高校毕业生应该认清形势,保持自信,同时也要降低期望,先就业后择业,努力积攒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  
    简历:华丽包装不重要  
    真实经历才受宠  
    一些毕业生为了增加成功的砝码,将求职简历做得十分精美。记者在沈阳药科大学附近的一家打印社了解到,一份简历的成本最高的几十元,最少的只需要几毛钱。但是用人单位筛选简历时都不会把外观作为一个参考标准,“有的又彩喷又塑封,整得跟杂志似的,其实我们完全不会看这个,就是剥开皮看瓤。 ”某著名食品企业工作人员说。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许多用人单位都准备好了应聘登记表,应聘者直接将个人情况填到表上,都不用自己准备简历。在这些登记表上,除了简单的个人基本信息之外,几乎所有的位置都是留给个人经历、社会实践等。  
    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黄副院长表示,他们最近看重的就是应聘者的经验、经历,“看他发表过什么学术论文,参与过什么课题等”,黄副院长说,现在有不少简历作假,编一些经历出来,“这种我们上网一查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说着,他随手翻开一本简历,“像这种只写了论文题目,没说什么时间、在哪发表的,我们基本就认为是假的。这样的我们就完全不考虑了,因为品质也是我们考察的一部分。 ”广东发展银行沈阳分行的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他们很看重应聘者的个人素质,“我们银行业最需要讲诚信。 ”  
    本报提醒:请认真对待简历  
    本报在此提醒广大求职者,写简历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得细致一些,如曾荣获的奖励、发表过的论文、参与过的社会实践等,同时要把时间等信息写明,如果只写奖项名字和论文题目,即便是真实经历,也容易被认作是造假。没有的经历不要随意编造,一旦被发现造假,不仅不会被录用,还会被认为品质有问题。在简历的制作上做到简洁大方即可,没有必要追求“精装”。  
    记者 杨静 摘自《辽沈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