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亮:近日,衡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紧急救治了一名出生即病危,呼吸循环双衰竭,极重症黄疸的患儿。在经历机械通气支持下的两次换血治疗及一系列救治后,病情终于化险为夷。
患儿系孕37+5周娩出,体重4.79kg。出生后立即出现全身发绀、气促及吸气性三凹征,生命垂危。转入新生儿科时,即使在纯氧支持下,其血氧饱和度也仅能维持在80%-85%,提示存在严重呼吸衰竭。心功能检查进一步揭示了更为棘手的状况:BNP>70000pg/ml,动脉导管未闭(双向分流)、肺动脉高压(47mmHg)及心功能减低,患儿面临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双重考验。
新生儿科医疗团队接诊后迅速展开救治,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为患儿脆弱的肺部提供支持。同时给予强心、利尿以减轻心脏负荷。经过积极干预,患儿肺动脉压力显著下降,心功能逐步改善,为后续更为复杂的挑战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期。但在呼吸循环初步稳定后,致命的挑战接踵而至。生后30小时,患儿出现迅猛的黄疸,总胆红素峰值高达343.9μmol/L,远超换血指征,检查发现G-6-PD酶缺乏,且强光疗无效,随时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更为严峻的是,患儿此时仍需机械通气维持生命,心肺功能尚不稳定,任何操作都风险极高。为预防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遗症,新生儿科团队毅然决定在呼吸机支持下,先后为患儿实施了两次换血治疗。每一次换血都是一次生死考验,医护团队全程严密监护,精准调控,最终成功将患儿从胆红素脑病的悬崖边拉回。
此例患儿的成功救治,是新生儿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的成果。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团队应对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严重感染、G-6-PD酶缺乏伴极重度黄疸2次换血等一系列难题,每一步决策都关乎生死。新生儿科王红燕副主任介绍:在机械通气支持下完成两次换血,是对医疗团队综合救治能力的极致考验。医疗团队顶住压力,顺利完成救治,是一次技术挑战,更是新生儿科医疗服务模式的一次探索与创新。
